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这个时候无论是金疮药还是青霉素都来不及了,若不及时止血,流血都要流干了,巧的是姜玄逸正在教授众太医制作青霉素。
那个士兵遇到姜玄逸也算命大,姜玄逸命内卫回寝阁取了缝针和羊肠线,没错,他准备给那个士兵做缝合。
原理吗?姜玄逸都懂,东西吗?也已经准备好很久了,不过这还是第一次用,一个第一次受这么大的伤,一个第一次给人缝合,命运还真是奇妙呢。
不知道那个士兵还有意识的话会怎么想,会不会拒绝,但既然他现在没有拒绝,那还是要抢救一下的。
当然,最后姜玄逸也是没有动手,因为不管是他的内卫还是太医院诸臣,都不会皇子殿下做这种事情的。
而且,说起来,这外科手术其实也不是姜玄逸首创,医道先辈们早已提到过此事,只是因为成活率太低而逐渐被后人弃用,后来也就渐渐失传了。
而在姜玄逸看来,失败的原因无非两种,一是没有可用来麻醉的东西,伤者被痛死了;二是没有消毒手段,伤者死于术后感染。
而这两种情况,姜玄逸用一种东西就可以解决,那就是——酒,准确的说是酒精,即便伤者失去意识了,也要给他灌下酒,麻痹他的神经,不然,他仍旧有被痛死的可能。
再就是要用酒精给伤口针线消毒杀菌,这样才能防止术中感染。
然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步,术后的伤口处理问题,要用纱布包裹才行,要给伤口透气,若是用普通的布匹包裹,伤口无法呼吸,那简直是细菌病毒的天然培养基地,伤者不死于感染才怪呢。
在战场上,受了重伤还能活下来的人,不是伤口处理得有多好,纯粹就是命硬罢了。
而因为这件事情,姜玄逸又不得不交出了酒精的提炼之法和纱布的制作之法,还好这两件事情都不是很重要。
至于说酒精,虽然姜玄逸可以酿出来度数很高的酒,但是古人根本不喜欢喝好吗?古人喝的酒,喝的就是酒的甘甜醇香,这烈酒可真没几个人喜欢。
再者,酿酒是需要大量粮食的,在这个百姓还吃不饱饭的时代,律法虽然没有明令禁止酿酒,但也是极为不提倡的,姜玄逸若是想要酿酒,就等着被楚皇打板子吧。
而少量酿造一些酒精用于军队还是必须要有的,当然,这种事就要交给工部来做了,跟他姜玄逸就没有什么关系了。
而且,粮食这么重要,就算用于提炼青霉素都没敢多用,姜玄逸另外说出了几种能够作为提炼青霉素原材料的植物,这样就能省下一部分粮食了。
“哎,真想驾船出海去找找那些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啊。”知道了楚国粮食危机的姜玄逸如是感叹道。
还好,此话没有被楚皇听到,现在楚国的工业可还造不出能够驾船出海那种级别的船,还需要等一等才行。
不过,因为这件事情,太医令刘陵游奏禀圣上,希望九皇子殿下能够在太医院任个职。
此事遭到了遭到了姜玄逸的严词拒绝,虽然他这段时间也读了不少医术,但会背医术不等于会看病啊。
哪有病患按照医书生病的,况且,太医院所有正八品以上的御医就没有一个低于四十岁的。
不过,对于此事刘院令也有话说,九皇子殿下不是有一个未入流的翰林院孔目官职,我太医院也有未入流的惠民药局医倌官职啊,九皇子殿下所发明的东西皆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,正适合这个位置啊。
若是如此的话姜玄逸就有兴趣了,不用负什么责任,也没有人敢安排做那些医倌的工作,他反而能从那些医倌身上学到一些医术。
姜玄逸始终认为,艺多不压身,他愿意学习所有他认为能对他有帮助的东西,医术也是,他没办法成为一代名医,因为他不可能真的去看很多病人,但是他能学到一些常用的医术,可以治疗一下头疼脑热的来应应急也就足够用了。
因为他以后最次也能得封亲王,那他的王府里肯定也是有名医大夫的,虽然可能比不上御医,但一般情况下也足够了。
就这样,才十二岁的九皇子殿下姜玄逸拥有了第二个官职,而且是同时拥有,这在朝堂中是很少见的,虽然两个官职都是未入流的。
朝堂之中为了避免官员权利冗杂、交叉问题,一般不允许官员同时兼任两个职位,何况这朝廷官员,一个职位一个坑,你多占了一个,那后来的人就没有位置了,这楚国还有这么多的进士甚至数量更多的举人没有地方做官呢。
当然,姜玄逸身份特殊,两个官职又是不入流,倒是没有太大关系。而且这两个职位人数几乎是不设上限的,也就是说只要资格达到了,都可以走马上任。
只不过这翰林院有两种不入流的职位,一种就是姜玄逸的孔目,只能看管典籍,说白了就是图书管理员,而另一种称作庶吉士,虽然这个职位不入流,但却能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,几乎相当于是皇帝的近臣,跟着皇帝学习治理国家大事,从这个位置上走出去的人